|
據全球MBA巡展的主辦方統計,以註冊報考GMAT的人數為指標,繼2003年和2004年的連續下降之後,2005年中國申請國際商學院的人數可望實現大幅度增長。 主辦方PHD & 博士表示,對於廣大求學心切的中國候選人來說,有兩個條件是必須具備的:具有2-3年的工作經驗、熟練掌握英語。在美國,全日制的MBA一般是兩年,像沃頓、哈佛和斯坦福這樣的學校每年的學費約為29000美元。在歐洲,倫敦商學院的課程也是兩年,但瑞士IMD、法國INSEAD、英國 校方談就業前景 參加此次全球BBA碩士巡展的院校也表示,他們感受到了來自中國方面申請人熱情的上漲。哥倫比亞商學院招生副主任AmandaCarlson表示,來自中國的申請人今年有所增加,而且有很強的信號預示未來幾年會保持這個勢頭。 美國沃頓商學院的招生副主任 MichaelCronin表示,中國優秀的年輕專才仍然把世界頂尖的商學院當作自己的目標,「我們不斷看到來自中國的申請人的潛力」。他同時強調了中國MBA畢業生所面臨的就職行業的廣度,「從本校畢業之後,他們會在中國和全世界範圍工作,除了銀行和咨詢兩大行業,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去傳媒、娛樂行業、政府部門和創業企業工作。」 瑞士IMD聯絡部主任JanetShaner則表示,院校與著名企業的合作,實現了企業與人才的雙贏局面,「在IMD,我們和跨國的企業合作,滿足他們在全球尋找英才的需要。這些企業現在對中國人才的需求在上升,這類人才包括從中國來,派回中國工作的;也包括代表亞洲的視野,去到世界其他地方工作的中國人。優利訊、飛利浦和杜邦公司已經表示要增加在亞洲的招聘。」 因此,美國的沃頓商學院每年能吸引到600家企業來到校園招生,其中有200家是國際化企業。法國的INSEAD和英國的倫敦商學院可以請到200家企業來校招聘。 過來人談「MBA心經」 隨著留學熱的退潮,不少歸國留學生不幸成為「海待」,就連往日金字招牌的MBA,也在學畢擇業的過程中遭遇困惑。讀MBA是為了什麼?MBA對於職業發展的方向和道路到底有多大幫助?2001年畢業於EMLYON(里昂商學院)的鄧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,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,總結出自己的「MBA心經」。 本科畢業後,鄧進入世界著名通訊社———路透社的北京辦事處工作。4年的工作經歷,讓她看到了擴展自己職業空間的需要,也打定了讀MBA的主意。在選校時,鄧刻意避開了英美等中國人愛「扎堆」的國家與學校,將選擇的天平傾向於法國。「法國文化是歐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,巴黎則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。然而,我最終選擇了里昂這樣一個更『法國』的城市。」在EMLYON學習7個月之後,經過激烈的競爭與層層選拔,鄧以交換生的身份,在英國名校Cranfield度過了她MBA生涯的另外5個月,得到了MBA雙學位。 歸國之後,鄧進入匯豐銀行工作了一年,在以前老闆的盛情邀請之下,她回到了路透,職位自然也得到了提升。談到在EMLYON的求學經歷,鄧表示自己最大的收穫之一,就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進行了充分的交流,提高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的能力。在她看來,在法國讀MBA與在美國讀書最大的不同,是學生有機會深入瞭解歐洲大陸,感受不同歐洲國家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。而在EMLYON,學校注重企業家培養,鼓勵與教導學生如何發展屬於自己的事業,在個人項目與實習等方面,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。 鄧認為,MBA經歷不但有助於個人在本行業領域的深入發展,在改變職業方向方面也有一定益處。比如EMLYON開設的CareerPower課程,請來著名獵頭和世界名企的人事主管,為學生提供職業與面試培訓,對那些有意改變職業方向的學生幫助很大。 最後,鄧提醒准MBA學生們,與其花費大量的精力擠進英美名校,不如選擇更適合自己、性價比更高的MBA項目。此外,在選擇學校前最好找校友聊聊天,會得到很多有益的建議和評價。這些建議不一定十分積極,但一定十足誠懇。 下周,全球規模最大的MBA招生展覽———全球MBA巡展再次登陸中國,第一站選在了上海。哥倫比亞、沃頓、INSEAD等100多所世界知名商學院和MBA項目的招生負責人將在展會現場與參觀者進行面對面的接觸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等成長勢頭迅猛的國內知名MBA項目也將加入此次巡展。為此,記者提前採訪到了全球MBA巡展的主辦方、有關學校及校友,為有意攻讀MBA課程的准學生提供建議。 |
|
- Nov 18 Wed 2009 14:52
海外DBA回歸MBA上路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